时间:2022-09-26 16:06:59 | 浏览:1561
今年以来,武汉创新举措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基层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升级。
“汉阳的做法有特色,值得借鉴。”8月17日,在武汉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会上,汉阳区作交流发言,其大力实施政务服务“深根工程”,持续推动民生审批事项逐级下放的做法,获得广泛好评。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多次走进汉阳区的街道、社区和小区“红色驿站”蹲点调研,探寻汉阳区把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做到“家”的秘诀。
四大服务,还加政务——45个“红色驿站”服务琴断口8万居民
“我们是汉阳区首个接入政务网的‘红色驿站’。”9月7日,金龙花园社区芳草园小区“红色驿站”,网格长周欣正在为老年居民办理退休年审。
这个老旧小区建成于2000年,目前有居民近500户、1200余人,其中,四成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以前是居民到社区来找我们,现在是我们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周欣说,从去年开始,小区里建起“红色驿站”,网格长常驻“红色驿站”办公,接入政务网后,“红色驿站”在原有“党群、物业、民调、志愿”四大服务的基础上,又拓展了政务服务功能。
琴断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付安静告诉记者,该街道下辖14个社区,设有45个“红色驿站”,是汉阳区“红色驿站”最多的街道,目前已全部接入政务外网,可为辖区内的8万余名居民提供69项民生事项政务服务。
“每个季度的社保补贴都按时到账,我已领了3个季度。”芳草园小区居民陶曾是这儿的老居民,10多年前单位倒闭,她开始和丈夫一起在外打零工,养活一家老小。“以前就知道有4050社保补贴,但听说申办需办多个证、跑多趟,费时又麻烦,就搁下来了。”
今年4月,得知在小区“红色驿站”就可以一站式申请办理,所需材料和手续也简化了,陶曾立即来到“红色驿站”,只需提供身份证和户口本,周欣就在一周内为其办好了申领补贴所需的失业证、就业证,以及困难认定。
“现在居民都知道,有事要办,就来小区‘红色驿站’。”芳草园小区居民李巧荣说。
下放权力,提升效率——月均办件2万余件,时限压缩60%以上
房屋租赁备案、就业失业登记……一页页翻看民生类审批事项下放清单,一个个事项的背后,都有一段段为民故事。
“就业失业登记,能否下放街道直接办结?”“就业失业登记在街道直接办结,不仅可以方便群众,也减少了街道工作人员往返相关部门递交资料的环节。”今年以来,汉阳区全覆盖实地调研全区11个街道、118个社区,摸排群众高频办事需求和基层政务服务承接能力,其中,对“就业失业登记”这个事项的审批权下放,街道呼声较高。可是,担忧的声音也随之而来——就业失业登记,涉及后续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申请及发放,一旦下放街道,风险如何把控?
为此,汉阳区委区政府、区行政审批局、区人资局多次召开调度会,到试点街道实地体验整套办事流程,查找漏洞,及时规避风险。在完善各办理环节后,汉阳区向武汉市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最终成功下放包括“就业失业登记”在内的5个政务服务事项。
2021年以来,汉阳区持续推进民生事项下放,目前已累计下放涉及退役、房管、养老、卫健等民生类事项73项,街道可办理的便民服务事项达217项,月均办件量达2万余件,社区、小区“红色驿站”可办理69项,月均办件量也已破万。
“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确保接得住、放得好。”汉阳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表示,目前,11个街道、118个社区及170余个小区“红色驿站”已接入政务专线,实现了区、街、社区、“红色驿站”政务服务“四级联动”。“通过事项下放,群众办理相关业务的时限缩减了60%以上。”
办事方便,心贴更近——林师傅从“找茬者”变成志愿者
设在小区的“红色驿站”,送到家门口的政务服务,不仅让居民办事更方便了,也与居民的心贴得更近。
大桥社区,是汉阳区建桥街道最大的社区,有居民7000余人。8月29日,与大桥社区党委书记陈会琴一起行走在社区里,从东头到西头,约有两站路的距离,绕社区走一圈得1个多小时。
“社区是原来3个居委会合并而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在东头,因此,我们把‘红色驿站’设在了西头,这样,两头的居民都能就近办了。”陈会琴说,社区近一半居民是老年人,政务服务办得最多的,就是老年人高龄津贴审核、退休年审,今年以来已合计办理了1600余件。
“儿子媳妇接我一起住,我都不去。”大桥社区建桥新村小区居民陈汉云已年过七旬,2016年老伴去世后,一直独居。去年11月外出,因交通事故受伤,她卧床了3个多月,一日三餐都是社区工作人员照顾料理。“我的退休年审,就是网格长上门帮我办的,就连工资卡的密码,我都告诉他们,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8月13日早上7时,正在江堤街道核酸检测点忙碌的向阳村社区党总支书记黄玉萍,指了指正在维持现场秩序的居民林澜海,笑道:“他曾是‘找茬’社区第一人,现在社区需要志愿者,他随叫随到。”原来,江堤街道在“红色驿站”办的首张房产证,就是林澜海家的。“在办证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和专业,让他从对社区的质疑、不信任,转变为理解和信赖。”
“社区真的是把服务工作做到了‘家’。”身穿“红马甲”的林澜海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惠 通讯员 刘晶晶 朱吉山)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一张张图纸一件件落实,我们小区一天天都在变化,越变越新,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春日阳光温暖和煦,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南城街道廖家花园小区公共区域的长椅上,一群老人在沐浴阳光,十分惬意。廖家花园老旧小区改造(张红 摄)近年来,江阳区老旧小
乐居买房石家庄讯6月26日,新浪乐居从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了解到,《2019年新华区老旧小区改善工程(一标段至四十四标段)招标公告》公布,本次老旧小区改善工程共涉及新华区89个老旧小区,包含高柱小区、柏林南区、柏林北区、联盟小区等,计划工期为
许昌市魏都区延中小区人民网许昌7月24日电 “以前卫生哪有人管,到处是垃圾,乱七八糟,公厕臭的这几栋楼上的人一夏天不敢开窗户。你看看俺院里现在多好!”许昌市魏都区灞陵街道办事处延中小区内,64岁的居民孙清旺兴奋地说着近年来居住环境的改变。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员 李鸿珍 张宏伟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湖滨街道桥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只见10多名老人家围坐一起,在中心护工的带领下,做起了保健操。大家在音乐的带动下拍着手,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不远处,棋牌、阅读等
“现在俺村有了医保服务站,看病买药越来越方便。这不,俺想申请高血压的慢性病鉴定,把资料交给村医没几天,慢性病处方本就发到了俺手里。”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医保业务,这让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街道东韩王村71岁的王红雨大爷感慨不已。医保服务站进村,打通
近日,大通区新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新政务服务中心位于易居东方城小区东西道路北侧,总面积达906平方米,总投资约1500余万元,共设计上下两层,共有43个服务窗口,入驻人社、医疗保障、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区直单位23家单位。据悉,新政
杜集区石台镇:深化网格“1+1” 24小时便民服务暖民心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依托网格深化便民服务,逐步形成“不出家门口 找到办事人”的工作格局,向群众承诺24小时热线不中断、24小时服务不停歇、24小时工作不缺位,以实际成效推动“找差距、改作
1 12月3日上午,东港区召开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乡公厕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对为民办实事工程的落地落实情况进行了介绍。老旧小区改造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城市文明形象和百姓切身利益2020年,东港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决策部
慢跑区、健身锻炼区、景观游园区、生活休闲区、网红商铺区、垃圾分类区……如今的老军营小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居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全方位的便捷生活服务。这是政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后,为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11月8日,韦韬书记来到迎泽区深入老
来源:网信三河 为深入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省、市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经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对省外来返人员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