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是一座即将爆发的中国城市

时间:2022-09-27 05:33:52 | 浏览:608

中国经济2021年1季度增长了18.3%,这一数据直接把那些还深陷疫情的西方国家比得无地自容,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活力让全世界的资金都看到了机会,中国已成为全球利用外资第一大国家,现在从香港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一直保持正向。在全球经济依然

中国经济2021年1季度增长了18.3%,这一数据直接把那些还深陷疫情的西方国家比得无地自容,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活力让全世界的资金都看到了机会,中国已成为全球利用外资第一大国家,现在从香港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一直保持正向。在全球经济依然亟待复苏的当下,中国表现让震惊西方!


一季度跑赢全国GDP增速的有8个省市,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去年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和武汉。湖北GDP增速58.3%排名全国第一,武汉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8.4%,在全国城市中也排名第一。湖北、武汉的数据,主要受去年疫情因素基数低的影响,但相比2019年,湖北和武汉的GDP都已转正,这说明发展已重回正轨。


武汉在被疫情耽误一年的情况下,GDP排名重回全国城市前十。虽然,湖北、武汉一季度经济强势暂时还未抹平2020年疫情带来的损失,但以武汉的底子,坑是必然会填上的。哪怕经历了严重疫情的2020年,武汉依然在全国新一线城市指数排名中处于中部第一的位置。


就当前发现趋势而言,我们从3个视角可以看出武汉发展正迎来重磅机遇!


首先,武汉的战略定位决定其发展空间


2016年9月,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规划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这其中的“三极”是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分别是上海、武汉和重庆,这三个城市其中两个是直辖市,而武汉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就是和上海、重庆一个级别的城市。


现在我们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区域规划主要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在中部城市中,只有武汉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中心城市,所以就这个国家战略定位,就决定了武汉的长远发展空间和机会。国家战略不是随便定的,是基于发展阶段、发展资源和发展机遇做综合评估后所做的决策,具有明确的指向作用。



其次,武汉的策略和人口决定了其发展底气


基于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湖北、武汉的具体执行策略是什么呢?


根据发展规划,湖北、武汉制定了“1+8”武汉城市圈的规划,要把以武汉为首的9个城市,通过加快推进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同城化,围绕“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目标,努力建设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物流体系。同时紧紧围绕区域引领目标,努力构建战略协同、机制衔接、要素共享、设施联通、运输联程的一体化武汉城市圈。武汉的高铁、地铁、轻轨已经通道了周边的市县。


根据《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湖北、武汉要把武汉空港核心区与鄂州空港核心区连起来,形成客货双枢纽。基于此,航空港经济发展辐射的发展区包括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等地区,面积达13345平方公里。


“1+8”武汉城市圈的目标就是一城化,如果我们把“1+8”武汉城市圈和重庆相比,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对比。



从人口上看,“1+8”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人口一共约3200万人,重庆也是3200万人;“1+8”9个城市2019年的GDP总和为27681亿,这比重庆2019年23605.8亿还要多4000多亿;从覆盖面积看,“1+8”城市圈的面积为57800平方公里,比82402平方公里的重庆小30%。那么,基于武汉经济发展的能量,再把这几个城市的潜力给激发出来,那么“1+8”城市圈的能量肯定不亚于重庆,未来甚至有成为直辖市的潜力。



武汉市的人口方面,受2020年疫情影响,很多常住人口暂时没有返回武汉,这一定程度影响了2020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武汉结果的准确性。在截止到2020年11月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武汉的常住人口1232.65万(其中,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人口普查时间点,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20万),少于当时郑州的常住人口1260.06万人。但是,到了2021年,随着流动人口回流武汉,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截止到5月31日,武汉流动人口总数就增长到了515.6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达425.5万人,较2020年11月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净增了105.5万人,常住人口达到了1351.5万,较2020年11月人口自普查时增加了近120万人,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的郑州人口多了90万以上。


关于武汉人口的回流情况,我们可以拿2021年5个月的数据来观察:


1月份流口总数461.4万,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363.2万;


2月份流口总数462万,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374.1万;


3月份流口总数491.1万,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378.9万;


4月份流口总数502.5万,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394.9万;


5月份流口总数为515.6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达425.5万人。


4个月时间,流动人口增加了54万以上,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增长了62.3万人。随着武汉经济的恢复,这一数据到今年年底应该还会有不小的增长。


武汉的人口,以及其它8个城市的人口,决定了武汉市发展的潜力。可以预见,随着武汉“1+8”城市圈的建设,武汉市的人口还在加速增长中,这将进一步奠定武汉的发展优势。


武汉是拥有存储器、商业航天、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产业五大基地,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器械三大万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能源环保、健康食品等若干个千亿产业,以及一批百亿企业,为武汉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打下四梁八柱。


“1+8”的武汉城市群、产业的腾笼换鸟、打造全国的物流中心,这一切的规划布局都意味着,武汉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这个空间不但体现在了国家战略中,更体现在了地方的策略中。与此同时,武汉的GDP在中部城市中遥遥领先也说明了这一点。


其三,武汉的可挖掘潜力决定了其发展持续能力


武汉的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哪?在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地方大。虽然,现在很多人在介绍自己家乡时总喜欢在前面加一个“大”字,这反映了大家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不过在中国,真正历史上被广泛称为“大”的城市只有两座,一座是大武汉,另一座是大上海。


这两座城市之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大”,是因为在近代历史上武汉与上海都非常繁荣,大上海的名气由来已久,大武汉的名声至少从抗战时期喊出“保卫大武汉”就能确认其地位已经奠定。推翻清政府的武昌起义发生在武汉并非偶然,而在民国时期汪伪政权定都武汉与蒋介石的南京政权分庭抗礼,也说明武汉足够大且影响力足够大。来过武汉的人也都知道,武汉三镇是真的很大。


城市面积大,意味着发展空间大。同样是新一线城市,为什么武汉的房价远低于南京,甚至还不如郑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地方大,地皮不紧张,所以房价整体就比同级的城市要低。发展空间大正是武汉的基础优势,是其它很多城市从基础上赶不上武汉的原因。武汉城市发展潜力大,房价又不算太高,这将让武汉在未来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中具有更强的增长动力。


二是人才多。武汉有8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不但是全国第一,更是世界第一,超过100万人。其中部委高校就有8所,7所211大学,其中两所是985高校,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前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武汉的教育资源在中国城市中至少排名第三,虽然211大学比南京少一座,但其它院校却比南京多33所,比北京、上海、西安都要多。



2018年3月20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18》研究报告,对30座中国城市进行了排序,武汉总排名第6,在除北上广深以外的26座城市中排名第2,与2017年排名持平。在这26座城市中,武汉市的“智力资本与创新”指标排名相比去年上升了一位,排名第4;而反映城市尖端技术和IT产业发展情况的“技术成熟度”指标,武汉也比前一年上升两位,与杭州并列第一。


武汉之所以能排名这么高,根本原因就是其科教优势。“科教优势是武汉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原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曾表示,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全面复兴大武汉的重要保证。


过去,由于武汉本身的高科技企业不够、竞争力不强,所以虽然培养了很多高端人才,但他们都离开武汉出去就业,蚂蚁金服2015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也显示,在全国大学生流动数最大的十条热门线路中,武汉读书、深圳就业和武汉读书、北京就业分别排在第6位和第10位。但是,自2017年开始,武汉开始了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的计划,这一计划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截止到2019年,26.08%的武汉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都选择留在湖北就业,其中又以留在武汉就业居多。“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披露的这一数字对武汉来说具有“转折意义”,这是湖北首次超过广东,成为武汉大学本科生的首选就业地。根据媒体报道来自武汉市委组织部的消息,自2017年武汉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以来,共新增留汉大学生109.5万人,提前2年完成了原定计划。


随着武汉经济实现腾笼换鸟,武汉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将会越发凸显,会有更多大学生留在武汉就业。


三是基础环境好。相比很多中部城市,武汉的水资源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长江外,武汉中心城区和远城区一共拥有166个湖泊,武汉市内湖泊也有80多个,其中最大的梁子湖面积高达271平方公里,东湖面积也达57平方公里。


武汉的风景也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列,在全国旅游城市排行榜中武汉名列第八,中部城市排名第一。更重要的是,武汉市内有山有水,绿化得非常好,这也是很多城市所不能比的。


俯瞰武汉,大家是不是觉得一个超级大都市正在成型?


经历了疫情,武汉人民铸成一座“英雄城市”。武汉的优势和底蕴是全方位的,这是一座即将迎来新一轮大爆发的中国城市!过去说武汉被称东方芝加哥,其实现在的芝加哥,就城市规模而言根本无法与武汉相比,其人口规模现在还不到武汉的零头!


武汉,要重新出发了!

相关资讯

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超7成消费者认可其益处超3成认为可能有副作用

来源:环球网益生菌近年来受到营养界的热捧。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学选择益生菌产品,消费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6月3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益生菌认知误区多专家建议加强科学传播调查

东方航空A股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国东航”

红星新闻记者刚刚从东方航空获悉,6月9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股证券简称正式由“东方航空”变更为“中国东航”,公司全称和A股证券代码“600115”保持不变。据悉,此次更名基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提升A股证券简称辨识度、便于投资

中国人寿斥资110亿元大手笔增资东方航空,险资重仓国企混改为哪般?

记者 | 邹璐徽编辑 | 又见中国人寿大手笔参与国企混改。10月12日下午,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航集团”)宣布开展一笔高达310亿的增资计划。据其公告披露,东航集团引入国寿投资控股、上海久事集团、中国旅游集团及中国国新资管推进

中共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9年3月29日至6月15日,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对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开展了常规巡视。7月23日,中央巡视组向东航集团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从七架飞机到全球第七——从东航60年看中国民航发展史

新华社上海1月9日电题:从七架飞机到全球第七——从东航60年看中国民航发展史新华社记者贾远琨1957年1月9日,民航上海管理处飞行中队——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诞生的第一支飞行中队首开航线,当时仅有7架飞机和28名飞行员、机械员、报务员。2017

中国东方航空2019年度大学生招飞简章

公司简介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总部位于上海,是中国国有三大航空公司之一。1997年成为首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航企。目前,东航机队规模超过660架,主力机型平均机龄5.39年,是全球大型网络航企中最年轻、最精

中国经济的韧性|国企蝶变的“东航故事”

题:中国经济的韧性|国企蝶变的“东航故事”新华网记者 薛枫“困难无处不在,克服困难才能推动事物的前进;不避难,不畏难,知难谋定,迎难而上,困难就有可能转化为机遇;反之,避难、畏难、视而不见、轻言放弃,小的困难也许就会日积月累酿成大的灾难。”

今天|10月6日,26年前,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在沪成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征程上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同步推出“历史上的今天”栏目钩沉那些已然过去的“今天”启迪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征程上再创荣光1993年10月6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成立19

中国东航:第三季度净亏损93.8亿元,前三季度净亏损281.16亿元

中国东航(600115):第三季度净亏损93.8亿元,前三季度净亏损281.16亿元。

中国东航: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64.96亿元

中国东航: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64.96亿元 中证网讯(记者 王可)10月30日,中国东航公告称,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58.50亿元,同比下降31.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16亿元。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妈妈知道南方航空股票铁皮卡咖啡品鉴网翼装飞行运动网小说阅读网肇庆新闻头条网桂圆龙眼网瑞典旅游网面包机品牌网NBA赛程网高尔夫球运动网美腾科技股票江诗丹顿收藏网迪士尼乐园攻略网今日承德淄博烧烤网
武汉新闻头网-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武汉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米粑、豆丝、欢喜坨、鸭脖子、武昌鱼、排骨藕汤、洪山菜薹炒腊肉、糍粑等。
武汉新闻头条网 11393.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