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天下江山第一楼”为何会是黄鹤楼?英雄之城的武汉,值得拥有

时间:2023-06-14 19:02:52 | 浏览:87

在浩荡的长江之滨,有一座叫“武汉”的城市令世人瞩目,它被誉为“英雄之城”。同时,这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早在千百年前,这里就成为文人墨客争相游览的胜地。其中,最是令人难忘的一位诗人,还是李白。他与武汉、与江城的牵绊,离不开一座楼。有“天下江山

在浩荡的长江之滨,有一座叫“武汉”的城市令世人瞩目,它被誉为“英雄之城”。

同时,这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早在千百年前,这里就成为文人墨客争相游览的胜地。其中,最是令人难忘的一位诗人,还是李白。

他与武汉、与江城的牵绊,离不开一座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的黄鹤楼,在今天,早已成为武汉的城市地标的象征。提到武汉,没有人会忽略黄鹤楼,提到黄鹤楼,所有人都知道武汉。

这座矗立在蛇山之巅的江南名楼,最早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本是一座军事楼,“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但历史的长河却给它掀起了另一番风云,在文人墨客的世界里激起一层又一层浪花。

据《李白年谱》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有时间可考的就有三次,在他留下的大量诗作中,与黄鹤楼有关的名句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也从他的诗作中,不难发现,从唐朝开始,黄鹤楼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观赏楼、是当时的旅游胜地,是李白、崔颢等名人大家必打卡的景点。

其中,崔颢写下的一首《黄鹤楼》流传千古,“白云黄鹤”深入人心。甚有传闻,当李白读到《黄鹤楼》这首诗时,为之赞叹,为之搁笔。

大抵也正是这样的传闻,才使得黄鹤楼获得更多人的向往与青睐,纷纷前来题诗,欲要一战成名。也正是如此,声名远播的黄鹤楼不仅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更是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即便是到了今天,即便是因修筑武汉长江大桥而移址重建,黄鹤楼在“江南名楼“的地位中,依旧无法撼动。曾有那么一瞬间,不禁在想,若没有孙权的军事行动,或许就没有后来的黄鹤楼。而我们,自然也会与那些流传千古的诗作擦肩而过。

好在,人世间没有如果。屡毁屡建的黄鹤楼依旧矗立在我们眼前。

据记载,历史中的黄鹤楼频遭兵火,仅在明清时期就被毁了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1868年,是黄鹤楼在其原址上最后一次重建,但十几年后又被毁。即1884年,当时只留下一个铜铸的楼顶。

显然,每一次重建的黄鹤楼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但每一次“重生”的黄鹤楼依旧在延续着属于自己的使命。它将1800余年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所见证的时刻都记载在灵魂中,不论是艺术、是文化、是军事、是传闻……只要是属于后世的历史宝藏,它都不曾遗忘。

难怪有人形容,登楼远眺,看万里长江浩浩荡荡,观大江之城谈古论今,总有说不完的话。每一个被记忆所翻出来的典故,都是那么精彩、那么生动。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看两江分三镇的壮阔画卷。

凭栏望去,万里长江第一桥犹如巨龙盘踞眼前,古今交融,川流不息,那份气势和度量,令我震撼不已,一种远大之理想油然而生。而楼里楼外的一段1800年的历史人文宝藏更教人心生敬畏。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忽略与黄鹤楼相望的白云阁,它所承载的是黄鹤楼的前世今生,会令你对黄鹤楼产生新的认识。

同时,白云阁本身也是值得历史追溯的。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其渊源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的东晋时期。

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抒发了远方游子的怀乡之情。

此诗一出,引发了“白云”潮流,历代不少著名诗人纷纷以“白云”入诗,为这座文化名楼着色添彩。南楼的名称后来也以“白云”二字署名,甚至是后来的多次重建中,“白云”依旧不变。

只是较于黄鹤楼,白云阁并不那么令人关注。但二者之间又十分相惜,共同构成了长江之滨最瑰丽的画卷之一。

对此,我不禁是羡慕武汉人。每天上下班就可能已经远远地瞧见了它们,从白天到黑夜,从春夏到秋冬,斗转星移,“一眼千年”。

相关资讯

“天下江山第一楼”为何会是黄鹤楼?英雄之城的武汉,值得拥有

在浩荡的长江之滨,有一座叫“武汉”的城市令世人瞩目,它被誉为“英雄之城”。同时,这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早在千百年前,这里就成为文人墨客争相游览的胜地。其中,最是令人难忘的一位诗人,还是李白。他与武汉、与江城的牵绊,离不开一座楼。有“天下江山

武汉人不登黄鹤楼,也不推荐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为何“遇冷”

最近由于一直在发布与武汉相关的图文,因而头条给我推送了不少与武汉有关的各方面资讯,其中,有这么一些帖子颇有意思。每当有外地游客要来武汉玩的时候,评论区有一堆武汉网友不推荐黄鹤楼,更是提醒不要花冤枉钱登黄鹤楼。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黄鹤楼,作为

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的武汉黄鹤楼,你又了解多少?

记得对黄鹤楼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李白写的那首七言绝句诗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现在,当我看到黄鹤楼的真正面貌和周边环境之后,才知道李白当年写的这首诗是多么的厉害,将友人离开的场景和周边的环境进行充

武汉黄鹤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千百年前,薄暮时分,一位风尘仆仆的旅者,在奔腾的江水之畔停住脚步。四周略一注视,登上江边一座雄伟的建筑。只因这不经意的注视,不经意的举步。从此,这座楼便注入了一道永恒的活力。  他进去后,秋风乍起,厚重的秋霜中镌刻着一个名字:黄鹤楼。他成全

1700年的武汉黄鹤楼,为什么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作者 | 贝玛思想潮专栏作家来源 | 思想潮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如今的武汉,人来人往不复,不吵不堵。疫情尚不明朗,900万人还不知道何时能下楼。而屹立在长江畔的黄鹤楼,也沉默地注视着这个庚子年的所发生的一切。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20周年活动在黄鹤楼举行

活动现场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5日电 (殷丽君 王峰)由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和武汉岳飞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纪念民族英雄岳飞920周年纪念活动24日下午在黄鹤楼举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武汉黄鹤楼值得一看吗?带你去看不花钱的黄鹤楼究竟有多美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屹立于武汉武昌区蛇山之巅,是武汉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当年的军事楼变成后来的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在唐朝时期深受文人墨客的欢

50岁理发师用5465根筷子自制“黄鹤楼”,想来武汉游览黄鹤楼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视频剪辑 姚岗 重播

网友为何吐槽黄鹤楼?走一趟武汉长江大桥,就会发现黄鹤楼不简单

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被称为“百湖之城”,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穿城而过。对于河湖众多的武汉来说,江湖之上的桥梁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有“桥梁博物馆”之美誉。我国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就在武汉,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56米,是武汉第一座公铁

天下江山第一楼!带你看历代黄鹤楼长啥样

穿行时光大成武昌【天下江山第一楼!带你看历代黄鹤楼长啥样!】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该建筑也与湖

江山第一黄鹤楼,见证多少诗人的醉与愁

文|彭文斌樱花盛时,宜登黄鹤楼。阳春里的黄鹤楼,早在李白的笔下便成为绝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斯时,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二年(223年)的黄鹤楼,已经在历史的时空隧道里跑过了500多年,曾经的军

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江畔,紧邻长江大桥,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而名扬天下,李白、毛泽东等都为黄鹤楼留下诗词。黄鹤楼公元223年,孙权为扼守战略要地,在黄鹄山(今蛇山)依山修筑了

黄鹤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头号周刊#抄书打卡第九十一天今天是我抄书打卡的第九十一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抄写了唐诗三百首中,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唐代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黄鹤归来,武汉复苏”:黄鹤楼恢复有限开放

(抗击新冠肺炎)“黄鹤归来,武汉复苏”:黄鹤楼恢复有限开放中新社武汉4月29日电 题:“黄鹤归来,武汉复苏”:黄鹤楼恢复有限开放中新社记者 张芹武汉黄鹤楼公园29日恢复有限开放。12名来自武汉各行各业的战“疫”代表敲响位于蛇山之巅上的千禧钟

第三届英雄热土年终总决赛,九鼎山全球越野挑战赛

蜀中多仙山九顶称一绝朝山登净土冰雪照英雄一、赛事概述 | Race Briefing▌赛事名称:2018九鼎山全球越野挑战赛▌英文名称:2018 9-Peak Global Trail (9PGT)▌主办单位:茂县人民政府,茂县旅游局,茂县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网红名人榜川崎机车网爱马仕奢侈品海康威视股票长沙新闻资讯网法国旅游网股票证券网海螺沟旅行攻略王森西点学习网金华新闻资讯网今日保定张子枫影迷网华山旅游攻略电脑组装教程网鸡宝宝取名网
武汉新闻头网-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武汉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米粑、豆丝、欢喜坨、鸭脖子、武昌鱼、排骨藕汤、洪山菜薹炒腊肉、糍粑等。
武汉新闻头条网 11393.cn ©2022-2028版权所有